2024欧洲杯开户网址-2024欧洲杯买球app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一弯白沙溪 一水润婺城-2024欧洲杯开户网址

2024-06-21 08:45:1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白沙溪(琅琊段)马越山摄

  卢文台雕塑

  沙畈水库王平摄

  白沙溪摄影创作团摄

  2023年全国摩托艇(水上飞人)精英赛黄诗媛摄

  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吴潮宏摄

  “揽东汉三十六堰,携千年白沙胜境。”

  前不久,白沙溪水利风景区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牌匾,让人们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

  悠悠水脉,从古流淌至今。正是得益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这漾漾清波方能绵延不绝、润泽大地。白沙溪三十六堰有何“治水经”?婺城如何呵护一泓碧水,做优“水文章”,做活“水经济”?今天,让我们顺着涓涓流淌的白沙溪水,一起来探寻三十六堰背后的故事,一览婺江水的潮起潮落,洞悉治水事里的赓续传承。

  白沙溪三十六堰有何“治水经”?

  《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三载:白沙溪“源出遂昌县山中,北流经县境,又东北至金华县界,入于南溪”。白沙溪发源于浙江遂昌、武义交界的狮子岩,流入金华境内后,汇集银坑溪、半溪等几十条大小支流,途经沙畈、琅琊、白龙桥,汇入婺江。

  白沙溪三十六堰,据传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由卢文台率部首建白沙堰,再建停久堰,“以潭筑堰蓄水,开渎引水灌田”和“一字形篾笼堰”的筑堰法为其他三十多座堰的修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后两百年间,白沙溪单一水系上的超级群堰逐渐展露身姿。

  在位于婺城区琅琊镇山后金村东,燕山脚下与乌龟山之间的千年角潭处,有一堰名为“第一堰”。该堰建于三国吴嘉禾年间,为三十六堰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堰,原高4米,全长60多米,是三十六堰中的最大堰,称得上江南水利的第一堰,于三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开渠放水,山后金、琅琊滕、琅琊徐、白沙卢等22个村受益,3万余亩农田得到灌溉。

  此后百余年间,由卢文台部下、后人和当地乡民陆续修筑完成白沙溪三十六堰。从最上游的沙畈堰到白沙溪注入婺江交汇口附近的中济堰,横跨45千米,水位落差168米,是当时国内外罕见的拦水筑堰、引水灌田的长梯级引水工程,是一座兼具防洪、蓄水、水利加工等多种功能的堰坝群。明代赵崇善《白沙水利碑记》详细记载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的修筑缘由、功能作用及卢文台的历史功绩。

  白沙溪三十六堰的修筑,使原来易淤易决易旱的白沙溪流域农田,成为自流灌溉、旱涝保收、沃野数百里的粮仓,为金衢盆地成为浙江仅次于杭嘉湖地区的第二大产粮区作出重要贡献,并奠定了金华在浙中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历经1900多年,36座堰中仍有21座古堰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7.8万亩。2020年12月8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结果揭晓,白沙溪三十六堰正式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此次,婺城打造的国家级白沙溪水利风景区位于婺城区西南,金兰水库下游段,北接婺江口,南至琅琊镇金兰水库闸口,沿白沙溪两岸。全域总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全长16.69公里,水域面积2.34平方公里。

  围绕白沙溪水利风景区创建,婺城区持续推进周边景观提升,开展白沙溪堰坝提升改造、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钱塘诗路“白沙八景”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共富产业带。一个“安全、健康、优美”的生态水系款款而来,让人们在山水文化体验区、滨水绿色漫游区、田园休闲度假区尽情享受户外时光……实现白沙溪水利风景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更好惠泽婺城人民。

  白沙溪三十六堰,既是自然造化,更是人力之功。除了眼前的风景,还能看见什么?笔者认为,千年白沙溪,流淌的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景,更有三重意境:

  一是人文之水。白沙溪不仅有诸多文人墨客为其写下的诗词歌赋,将自然景观诗意化,使得白沙溪成为了一道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胜景,其中明确提出“白沙溪三十六堰”概念并至今流传影响最大的诗文,当属南宋左丞相王淮写于淳熙九年的《白沙溪遗兴》,“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不仅如此,诸多史料中还记载了历代乡贤大能治理白沙溪的人文故事。宋代朝廷曾发布四次封诰,赐封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让兴修水利得到各村百姓全力支持,白沙溪三十六堰走向辉煌时代。卢文台之后,更有虞景昭、杜再成、杨通等宋代名人,成为白沙溪三十六堰水利文化的重要开拓者,让白沙溪三十六堰的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得到升华并为世人瞩目,也激励影响着一代代后人,直到今天。

  二是民生之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乡村的命脉。白沙溪三十六堰的建成化水害为水利,涓涓清流一年四季未曾断过,民可饮,田可灌。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白沙溪流域建成的沙畈、金兰两座水库,以其清冽甘泉而闻名,成为金华百万市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至今,婺城区境内共有256条河道,78座水库,拥有4亿立方米好水,成为婺城极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婺城区推进“五水共治”行动,“十三五”期间,投入的资金就有86亿多元,打造白沙溪、武义江、莘畈溪、雅干溪、盘溪(前溪)5条省级“美丽河湖”,5次蝉联全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随着白沙溪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龙桥映月”“琅琊峰回”“双湖烟雨”等白沙溪八景将串珠成链,映照历史,腾扬起海晏河清的盛世安澜。

  三是传承之水。历千余年而不衰的白沙溪三十六堰,凝结着古人治理生态、改造自然的集体智慧。古人在那样的时代能够极尽所能,这种“敢于拼搏、敢于奋斗、敢于挑战”的精神也是当今婺城人敢闯敢拼敢奋斗的不竭动力之源。可以说,不论是白沙溪三十六堰,还是“五水共治”工程,传承的不单单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惦念感恩,更是婺城这座城市所彰显的勇敢无畏、实干为民的精神气质。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民精神的传承发扬。此后,白沙溪流水潺潺,淌过一路田园乡村,构成了一幅新旧交融、古今对话的风景画卷,演绎出婺城一江春水的“美丽诗篇”。

  一水清,万物兴。护好一泓碧水的同时,如何讲好婺城水故事,做优“水文章”,发展“水经济”?

  创新文化形式,讲好古堰故事。中国人对仪式感有着特殊的追求与热爱,针对如何让“久居深闺”的古堰大放异彩,婺城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2021年2月,婺城区推出大型电视散文系列片《白沙溪》,将白沙溪三十六堰推向海内外。去年12月,“中国世界遗产·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影像展”在人民日报社展出,向世界展示白沙溪沿线人文景观。当然,让水利风景区成为江南古堰、水岸共荣,民俗文化、水韵文化“活”的沉浸式体验场,让更多人去感受古堰的淡淡烟火和浓浓诗意,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打造文化标识,促进文旅繁荣。山与水、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因水而交汇。通过挖掘历史记忆和水利人文精神,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标识,推进文旅体融合,不失为让水文化、水经济焕发生机的一剂良方。2022年,“水墨琅琊、世遗小镇”入选省第一批“水之旅”精品路线,也是金华市唯一一家。潺潺流淌的白沙溪宛如一条碧玉带,蜿蜒在青山之间,将琅琊山、铁店窑、熊猫猪猪国际牧场等多个景点串联成线。卢文台治水节、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中国电动冲浪板公开赛、全国钓鱼人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纷纷落户白沙溪沿线乡镇,山水体旅名片不断打响。

  依托优质水源,发展致富产业。好山好水,让山川翠色之间来往车辆络绎不绝。通过打造本土品牌,让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白沙溪沿岸逐步形成了以富硒水稻、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等为主的农业发展格局;依托世界非遗品牌,打造了“三十六堰优选”农产品品牌。取自金兰水库深层的“活泉49公里”饮用天然水,受到消费者青睐,正步履稳健地走向全国。大力发展小水电经济,探索“国资统筹”的集约化管理新路径,为全国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提供了示范样板。衢江婺城段航运开发工程通航,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试运行、乾西作业区正在加快建设,“浙中黄金水道”重返婺城。

  碧水微澜,绿满两岸;枕河而居,依水入梦。

  从儿时歌谣,到味蕾记忆,轻轻呢喃唤醒了婺水文化。水清、岸绿、景美……在这幅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宜居之美的时代画卷中,婺城也将行而不辍地擦亮治水“金名片”,赋能婺城打造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实现新超越。

责任编辑:许珂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