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欧洲杯开户网址-2024欧洲杯买球app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服务群众:于细微处见真情-2024欧洲杯开户网址

2019-01-10 09:36: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家,是奉献,是包容,是互助,是亲情;而服务群众,则是使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失有所济,伤有所保。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记者带你走进玉龙社区四点半学校、青春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白龙桥镇民政办公室,以及安地镇退役军人挂牌现场,看婺城如何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谱写亲民爱民华美乐章,将婺城打造成为宜居福地,和美家园。

  玉龙社区四点半学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下午三点半左右,下着淅沥小雨的白龙桥实验小学门口有些喧闹,撑着伞的孩子们在校门口左顾右盼,他们中有的幸运地一眼看见了及时到来的家长,蹦蹦跳跳地扑上前去;有的离家不远,踢踏着水花,自己踏上了回家的路;还有的依然三五成群聚集在校门周围,百无聊赖地继续等待...而在这些孩子中,有十五个孩子显然享受着格外的“优待”:总会有一个三人组合每天风雨无阻地提早来到学校,迎接他们回“家”。

  一个是交警,一个是轮值的学生家长,还有一个是婺城区玉龙社区四点半学校的班主任王俊老师,共同组成了这个奇特的三人组合,而这些孩子在每天放学后一起回到的“小家庭”就是四点半学校。虽然名中带着“学校”二字,但这里其实只有15个学生。可这15名学生中,就有回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王老师说,因此大家也称他们为“民族融合四点半学校”。

  王俊老师一家都来自东北,他本人来自黑龙江,而妻子则是吉林人,来金华已有16年。说起四点半学校的创办,满满都是缘分。“去年五月学校开办之前,我就已经是玉龙社区多年的老志愿者了。去年,玉龙社区负责人郑珍珍找到我,坦言社区中许多来金务工的民工子女让人放心不下,她们中一半都是来自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孩子,家长为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不远万里将孩子一起带来金华,但因为工作繁重,在孩子的接送与陪伴上就无能为力了。于是,社区牵头与我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创办四点半学校,负责孩子放学后的接送与托管。”王老师的笑容有种神奇的张力,能让人感受到仿佛冬日阳光充足的午后,稻谷场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这篇课文对我感兴趣了’,课文怎么会感兴趣呢?”四年级的王思宇指着一个修改病句的问题请教来自婺城发改局的志愿者陈丽蕊,她马上弯下腰,耐心地给孩子讲解起来。作为四点半学校的帮扶单位,婺城发改局每周都会派出两人来四点半学校做志愿服务。

  这时,一位家长探头进来,原来是来接二女儿回家做限时作业的家长方官平,四点半学校负责起了她三个女儿的接送。“我的家庭有点特殊,孩子们的父亲在两年前车祸去世了,我自己平时要做家政工作,很多时候顾不上接送和照顾孩子”,说起自己的家境,方姐有些唏嘘,但她旋即感激地说道:“真的很感激玉龙社区和四点半学校让我们在金华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我也听社区的干部说起过‘三服务’中的服务群众,如今真正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我真的很感恩。”

  教室后面靠墙的储物架上,一包包各式各样的杂粮被整齐码放在物架底层,这是王老师用来给孩子们煲汤用的。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小火慢熬五六小时煲出的杂粮汤,给放学后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着面包喝上一口,他们便又恢复了满满的活力。在如今攻占大街小巷的快餐速食里,又有谁会为你煲一碗六小时的杂粮汤呢?

  (见习记者王新宇)

  青春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门口的养老

  “如果不是这里的张大厨,我可能就要饿着肚子走一个小时回家了”说话的这位老人名叫张永智,讲起前几天的事,他的脸上露出感动的神色。

  据了解,张大爷的腿脚有残疾,每次来青春路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得拄着拐杖走整整一个小时。上周日中午,他因为不知道这里周日休息,走来吃午饭,结果吃了“闭门羹”。幸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厨张大厨了解了情况以后,单独为张大爷做了一顿饭。“其实也没什么,大爷的情况我平时也有了解,别人走二十几分钟的路他要花一个小时,既然都来了,就不能让老人饿着肚子回去。”张大厨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转身又走进厨房,把一盆盆热乎乎刚出炉的菜端了出来,重新投入到忙碌中,为一会儿的开餐做着准备。

  两素一荤一汤,只要花六块钱,老人们就能在青春路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到一顿热乎乎的饭菜。青春路社区书记李爱红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让来这里的老人更方便更自由,他们改变了以往使用餐券的方式,采用了充值卡的形式。“老人们把钱充在卡里,随时想吃随时就可以来,不用担心餐券的使用时限和丢失。”

  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机构运营,社区起到制约、监督、考核的作用,青春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创新的方式、科学化的模式,让社区老人们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高了老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同时,青春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康复服务、助医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形成了“绿色养生、幸福养老”的养老保障模式,这样高质量的服务也收获了群众们满满的“点赞”。正在排队打饭的刘奶奶冲着玻璃窗口里正在为老人打饭的杜存会竖起了大拇指,笑着说:“这是我们服务中心的杜主任,她对我们特别好,不但每天中午都帮我们打饭菜,还经常来家访,让我们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打她的电话,就算是半夜也没事”。

  李书记说,现在都说要推行“家服务”,做到让群众暖心、让群众舒心、让群众省心,而青春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在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积极探索出一个有温情、有亲情的政企合作养老新模式。“补短板,惠民生”,这既是对“三服务”宗旨的践行,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养老问题,实现了在家门口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心。

  (见习记者吴逸雨)

  白龙桥镇民政助理员:一块“牌子”见证的忙碌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我做到了吗?今天的动态信息,我掌握了吗?今天的工作任务,我完成了吗?明天要办的事,我准备好了吗?”这是白龙桥镇民政助理员胡增伟桌上摆着的“每日四省”牌。一张红色四方小牌子,就摆放在他电脑旁边,见证着他每天的忙碌,也是他每日工作的真实写照。

  优抚安置、五保供养、扶贫帮困,作为一名民政助理员,他负责的每一件事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辛苦”,这是来办事的白龙桥镇居民对他的一致评价。“以前他的办公桌在里面的办公室,后来为了我们群众来办事更方便他就搬到大厅来了,他是真的很辛苦。”来办事的李阿姨谈起胡增伟,把他称作“全镇最辛苦的人之一”。

  说起搬进大厅这件事,胡增伟的理由很简单:“我的想法就是,老百姓过来办事也不容易,有些还是从村里坐公交车过来的,能一次办好绝不让他们再跑一次。”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如何平衡好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考验的不仅仅是工作能力,还有一颗服务群众的心。

  巨大的工作量挑战着传统的工作方法,胡增伟也学习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和实事。特别是大病特困人员申请临时救助,涉及到申请者资料审核和经济核对,决不能出一点差错。胡增伟说现在有了网络系统对数据自动审核,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事故率和差错率,他也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系统,让每一项和群众利益相关的数据都不出差错。

  “要深入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这既是开展“三服务”工作的要求,也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指向标。胡增伟说,在他看来想要实打实地做好“三服务”,就是要把服务对象当成朋友、当成亲人。

  如今,白龙桥镇政府也探索引入群众监督方式,设立了工作监督举报电话,作为一名民政助理员,服务满不满意,办事群众说了才算。 “服务群众”既是他日常工作的目标,也是他2019年工作的“加速度”。

  (见习记者吴逸雨)

  安地镇退役军人挂“光荣”牌: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喧天的锣鼓,明晃晃的光荣牌,这支由安地镇领导、安地村干部和当地民乐队组成的队伍在严冬的寒风中走出了飒爽英姿,他们此行正是前往烈属、军属、退役军人家庭,为他们挂上“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当初军人们应征入伍时都是鲜花遍地,锣鼓喧天,如今他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的经济建设,我们应该以更热烈的仪式向他们致敬。”安地镇相关负责人张水源说。

  时间退回到一小时前,在安地镇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的启动仪式上,仙源湖管委会主任、安地镇党委书记刘寿松为大家解读了悬挂光荣牌的意义:“‘光荣之家’荣誉牌承载的是全社会对军人家庭的尊崇,体现的是军民团结、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光荣之家’不只是一块光荣牌,更是在全社会形成爱军、拥军、优属的良好风尚,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职业浓厚氛围的实际举措。有了光荣牌,将军人信息登记进信息档案,不仅可以在精神层面上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还能给他们带去切实的政策优惠,这也是响应了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服务’中服务群众的要求。”

  1978年进入军伍,1979年退役的退役军人代表程日芳剃着板寸头,体魄雄壮的他一眼看去就是个百战老兵。退伍后从事过餐饮业的他说起这次悬挂光荣牌活动时心情激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成立和悬挂光荣牌体现了上级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怀。悬挂光荣牌,将我们的信息登记在册后,安地镇将会进一步落实好双拥优抚政策,保障我们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同时会给军人家属带来更多的抚恤优待,比如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等。”他豪迈地说道:“当年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如今在“三服务”的帮助下,我们更应当保持军人本色,积极参加家乡建设,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此行的最后一站,涂有花老人一家收到了两块光荣牌。现年83岁的涂奶奶一家养育了两个军人:59岁的儿子章洪喜和33岁的孙子章文斌。如今身在江苏部队担任营级干部的章文斌已经完成了军人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而章洪喜还没有,工作人员此行也是为了通知章洪喜前往安地镇民政办公室完成军人信息采集。“不漏一人,不落一户,这是我们为烈属、军属、退役军人服务的工作原则。”张水源说。(见习记者王新宇)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